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资讯

    携手500强探索合作新模式 国家级经开区铸造经济发展强引擎

    时间:2022-12-21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全方位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向全球投资者展现了独特的投资价值。

    国家级经开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对外开放的主要载体、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为更好地促进企业园区协同发展,在近日举行的“第九届开发区对话500强”活动上,与会嘉宾围绕“新格局、新动能、新模式:‘十四五’时期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和投资机遇”这一主题,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和地方发展需求、经开区低碳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探索合作模式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刘殿勋表示,近年来,投资促进局服务和支持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帮助园区解决与投资者在对接合作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同时,利用自身国内外渠道和资源优势,着力搭建“跨境产业投资促进平台”,力求为广大投资者、引资者、投融资服务机构提供更加精准的对接机会。“我们已围绕绿色低碳、数字经济、汽车制造等重点领域搭建了多个平台,通过政策解读、项目路演、考察调研、会议展览等多种形式,帮助经开区开展产业链招商,提升投资促进效能,帮助企业了解园区投资政策和投资环境,对接投资意向。我们主办的多场‘绿色中国’系列活动已促进了20多家国内经开区和产业园区、100家(次)跨国公司和中外知名企业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绿色农业等绿色低碳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刘殿勋表示,下一步投资促进局将紧密结合境内外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推动企业与园区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国际合作。

    安徽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方旭介绍,目前,已有89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安徽设立了170家外资企业。4064家外资企业以全省企业类市场主体千分之二的比重,贡献了全省25%的进出口额和7%的税收,有效推动了安徽高水平开放,企业自身也获得了高额回报。安徽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将为世界500强等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安徽拥有国家级经开区13家,数量居全国第四位、中西部第一位。2021年,安徽13家国家级经开区和18家拟申请为国家级的经开区贡献了全省20.8%的GDP、44.1%的外贸、66.7%的外资和32.2%的高新技术企业。如今,安徽的国家级经开区正在加速产业集聚,为500强企业在安徽开展投资贸易合作夯实载体。” 方旭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的重心所在,位于该区域的国家级经开区积极发挥高水平开放平台优势,促进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截至目前,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经开区协同发展联盟构建的产业资源库覆盖19个省市、312家产业园区、近50万家企业单位,推动产业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整合,为各地招商引资助力。产业转移促进中心成立14年来,已累计落地项目256个,落地投资额1750亿元。

    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经开区协同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副总经理方银儿认为,新的一年,开发区作为对外开放的主阵地、产业发展的高地,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作为长江黄金水道沿线的开发区,我们尤其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在吸引外资、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率先作为,努力谋划后疫情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联盟也将在商务部指导下,继续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强平台、聚要素、添活力,进一步摸清各成员单位发展的新需求,创新工作方法,设计组织更加务实高效的活动,积极探讨产业园区特色共建、资源互补、产业协同、利益共享等合作新模式,推动各开发区在后疫情时代同向发力,同迎发展。”

    与会外企相关负责人纷纷表示,外资企业持续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在未来发展中,企业不仅要加强在低碳、循环经济和数字化领域的发展,还将积极提升中国本土化战略规划布局,扩大在华投资。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