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资讯

    不缺资金但缺资本——中国金融质量亟待提高

    时间:2022-08-29

    8月19日的国常会,再次部署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的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但是,降低信贷成本,支持实体经济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吗?那为什么中国信贷市场的成本显得偏高?尤其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恐怕还不只是利率高的问题,而且还有稳定性偏弱的问题。

    现在,金融业界普遍把“央行利率极低,但贷款利率偏高”的现象,视为“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所以需要“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这样的认知没错,但为什么说了这么多年都没有解决问题?恐怕不能仅限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表面化分析,而必须从深层机理去找原因,从本源上去解决问题,或许才能收到更好的解决效果。

    2022年8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的文章。在文中,易会满中肯地提出了中国经济所存在的突出矛盾: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与新兴产业投资不足并存的局面,微观上表现为企业投资回报下降,宏观上则是有效投资需求不振。如何提振投资?从金融方面看,他说:尽管“近年来,我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总体下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但他同时指出了另一个矛盾:“但总的看,我国不缺资金但缺资本,尤其是缺创新资本的问题比较突出,在传统行业投资增速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这一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

    不缺资金但缺资本,这恐怕是中国金融质量不能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关键所在。什么是资金?什么是资本?这里所说的资金,应当指的是:由货币市场供给的一年期以下的短期资金;而这里所说的资本,应当指的是:由资本市场供给的一年期以上的长期资金,尤其是无期限的资本品——股权资本。

    按照金融市场的功能界定:股权资本才是依据“未来高收益可能性”的资本,股权投资才能对高新技术产业构成有效的支撑。所以,如果长期资本短缺,必然导致其价格高企,这是基本经济规律。贷款也一样,企业需要的贷款不只是为了短期资金周转,更是为了长期的发展。如果长期贷款稀缺,或长期贷款大都用于大企业和居民房贷,其它企业发展就很难获得长期信贷支持,如果企业通过“短贷滚动”谋发展,那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就会非常高。而且,为覆盖流动性风险,企业会“超量”借入短期资金,以致融资成本难以控制。

    这就是问题。应当认识到:对实体经济而言,期限长短才是金融质量高低的根本性要素,因为就算短期贷款价格不高,但由于期限短,企业必须不断“借新还旧”的倒腾,而且为了防止资金链断裂,比如超量借入短期资金,超量短期资金堆积在一起,其总体贷款成本也会很高。

    所以,中国应当大幅提高金融质量,破解“不缺资金但缺资本”的现实矛盾。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创新思路,破除货币主义理论的束缚。难吗?其实,解决这个问题是有成功国际经验可以借鉴的。当然,破解这个难题,同时需要金融管理者切实转变对股票市场的认识。正如易会满所说:“经济活动是一个动态循环过程,实现储蓄与投资的良性循环是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所以,正确的认识应当是:资本市场、股票市场恰恰是储蓄转化为投资,而且是储蓄转化为企业核心资本、创新资本的关键场所。正因如此,所有高度重视创新的国家都必须高度重视股票市场的作用。这样的重视,充分体现在这些国家中央银行高度重视股市走势的变化,绝不允许其出现不利于经济的走势。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