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资讯

    亲商服务助力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升级 ——以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为例

    时间:2022-06-01

    2021年年初,在商务部公布的国家级经开区年度考核成绩榜单中,苏州工业园区第五次荣登榜首,随后不久,它再次出现在科技部公布的国家级高新区年度排行榜前列,位居第四。经历了27年的探索实践,这片278平方公里的热土无疑已成为了中国经济建设大潮中成绩斐然的增长极和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中令人瞩目的新地标。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一处收获颇丰的试验场,苏州工业园区为中国如何建设面向世界的现代化产业园区积攒了宝贵的“园区经验”。

    摊开园区的发展史,除去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亲商服务”是助推其高速发展的要素之一。1994年,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选定苏州与中国政府合作建一处工业园区,经国务院批准,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的苏州工业园区应运而生,新加坡模式就此引入。新加坡是全球的创新中心,通过实施亲商政策打造的优越营商环境吸引了全世界大批顶尖人才和跨国企业。“亲商”便是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软件”的核心,结合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延展而来的“亲商服务”则成为了苏州工业园区营商环境的一张名片。那么,何为“亲商服务”,苏州工业园区又是如何借由其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的发展呢?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或许是一个可供观察的窗口。

    一、苏州工业园区“亲商服务”起源

    2009年,苏州工业园区在开发建设的第15个年头,交上了一份“四个超千亿”的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累计上交各种税收超千亿,实际利用外资折合人民币超千亿,注册内资超千亿。成绩虽然亮眼,但当时刚经历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高度依赖外向型经济的苏州工业园区意识到了危机,决心求变寻找一条面向未来多元的发展之路,自主创新成为了决策层应对危机的战略选择。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园区管委会决定增设一家直属事业单位,通过整合政府及社会化服务资源,重点服务帮助园区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机构定名为“苏州工业园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起步之初,中心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以授权的形式承接园区组织部、科技局、财政局惠企政策的宣贯和兑现工作,为企业解读政策文件,辅导经办人员正确填写申报材料,落实奖励资金的兑现,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府提供的政策”。

    随后的几年间,苏州工业园区冲刺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逐步形成了转型升级的完整体系,在构建园区创新创业生态的过程中,企业服务中心显示出了重要的助推作用。2017年,园区管委会决定在原有基础上升级打造一个独具苏州工业园区特色“全覆盖、全过程、全功能、平台化、网络化、个性化”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将其更名为“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服务对象从起初的约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充至园区的全量企业,正式成为了一个园区政府为企业提供“亲商服务”的落脚点。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如今一个围绕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生长而来的企业服务体系正在支持着苏州工业园区近10万家企业高速运转。

    二、苏州工业园区特色化服务

    相比于近年来多地兴起的一站式企业服务,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似乎因增添了“发展”二字,外延变得更为模糊。除了内设的7个职能处室,中心还下设了3家国资公司,在园区搭建起了一个汇集“政策服务、融资对接、资源赋能、诉求流转”的服务总入口。

    (一)“政策服务”总入口

    2009年起,通过部委办局委托服务的方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陆续承接了苏州工业园区12个部门的近300项惠及企业、人才的政策业务,其中包括各级人才项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总部企业申报等,几乎覆盖了园区相关职能部门所有的涉企政策。而得益于创立之初掌舵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企业在办理各项申报的留档数据为后来的业务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

    为做实做细政策服务工作,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开设了一个线上“政策超市”,将国家、省、市、区各级政策按产业类型、科技创新、人才服务、知识产权等不同标签进行分类,梳理各项政策细则,制作了涉及12个领域、近百款标准化的“政策产品”。经过拆解,企业在这个虚拟的超市中,使用关键词搜索,便可以快捷精准地找到适配的政策。同时,依托中心积累的企业留档数据和园区其他部门的数据资源生成较为精确“一企一档”的企业画像,系统通过“政策产品”的自动匹配便可为企业出具一份个性化的“政策定制报告”。

    这份电子报告详细展示了企业家根据当下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未来可以在园区申报哪些政策、如何申报以及何时申报。信息化系统的有效运转极大程度提高了园区面向企业开展政策服务的效率,园区本级业务从申报到兑现实现100%的线上闭环更是确保了政策、资金以最快的速度直接惠及企业。

    在苏州工业园区,符合政策申报条件的企业几乎很难错过申报的时机,下沉式服务企业的方式弥补了线上作业的不足。针对科技攻坚、人才服务、产业转型等重点工作,企业发展服务中心首先通过大数据筛查出目标企业,同时建立了专家顾问专题培训、业务骨干一对一辅导、服务团队多对一咨询的服务联动机制,这种“主动、靠前”的服务方式不仅让园区企业充分享受了国家各级政策红利,也精准释放了政策的引导作用。

    (二)“融资对接”总入口

    是否可以精准地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题,决定了产业园区是否能够保持高速发展的动力。从深耕“科技金融”起步,逐渐拓展到“普惠金融”的服务模式,苏州工业园区通过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建立了以“债权+股权”融资为特色、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性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同侧重的金融产品既满足了处于不同阶段的园区企业的融资需求,也成为了引导园区发展“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三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的隐形指挥棒。
        “园易融”是企业服务中心创建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在这个线上平台,企业可以查询到包含银行、股权投资、保险、担保、金融租赁等9大领域的金融服务。这个面向全球开放的服务平台聚集了237家金融机构,入驻了共计588位金融顾问,目前提供的135款金融产品已累计为近1600家企业解决融资约350亿元。

    (三)“资源赋能”总入口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资金,还需要大量市场化的专业服务,例如财税、法律、人力资源、知识产权。帮助企业快速便捷地找到与之匹配的优质专业机构是企业服务发展中心搭建“资源赋能”总入口的初衷。如今,在中心官网创建的“服务超市”模块已聚集了1323家服务机构、519名行业专家顾问,涵盖十大类市场化的专业服务资源。

    为企业打通获取资源的通道,帮企业创建园区“朋友圈”,在园区创业的企业家显现出了强烈的获得感。因此,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为满足不同侧重面创立了不同主题的服务品牌,例如为领军人才设计的“金鸡湖合伙人计划”,为有潜力上市的园区企业量身定制的“上市苗圃工程”。推陈出新,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紧扣企业需求陆续创立了十余个这样的资源赋能服务品牌。

    相较于北上广,或是南京、武汉这类省会城市,苏州的高校资源显然无法支撑这座城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但问题导向和实用导向的产学研联动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劣势。近年来,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整合龙头企业、大院大所、公共服务平台等资源搭建了“园易联”“载体资源平台”“金鸡湖路演中心”等产学研服务平台,每年举办系列活动,帮助企业对接技术资源,突破发展瓶颈,为企业打通发展过程中产业链、创新链的关键堵点。这些产学研的交流活动有效地促成了多项产业、研发、临床等方面的合作及合作意向。同时,在“沪苏同城”的热潮之下,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动对接上海各大科研院所的优质平台资源,让园区享受到了上海的溢出红利。

    (四)“诉求流转”总入口

    多年来,锦上添花、细致周到的企业服务天然提升了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与园区企业间的粘性。不同于政府部委办局行使管理职能,在宣贯兑现政策的落实过程中,中心更多地扮演着服务员和伙伴的角色。这种精细化服务的过程中积累的企业运行的鲜活数据和获得的企业反馈能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创立之初,企服发展服务中心设立了一通咨询热线为企业解答政策。2021年,苏州工业园区出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企业诉求闭环解决”的工作方案,随后上线了企业诉求流转解决的信息化平台——“诉求快递”,由中心负责运营,通过这个平台将中心的各类服务和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全面共享,帮助不同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到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匹配相应的资源解决企业问题,同时定期对企业提交的诉求进行分析,提炼共性问题,为园区政府优化现有政策、制定新的政策提供参考,也为进一步创新企业服务提供思路。

    三、总结与思考

    “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升服务效率,解决实际难题。”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杜丰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阐述自己对“亲商服务”的理解。梳理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为园区企业提供的各项服务,不难看出苏州工业园区落实“亲商服务”的举措细致入微,不断创新的服务模式正是为了满足不同阶段园区转型升级的需要。

    当前,中国诸多的产业园区亟待转型升级,苏州工业园区“亲商服务”的企业服务模式或许可供借鉴。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