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资讯

    “硬科技+高端制造”让中国制造业挺起硬脊梁

    时间:2022-05-27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写入其中,与去年“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定位相比,制造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

      一、中国到了向高端制造业冲击的历史阶段

      制造业作为一切经济的根基,决定着国家经济增长的韧性。国家经济强不强,关键看制造业大不大、硬不硬。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统筹部署下,我国制造业获得飞速发展。2010年—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长到31.37万亿元,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我国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总体上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以航空发动机、光刻机、芯片为代表的“两机一芯”等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情况一直存在,制约我国经济效能提升和产业安全稳定。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我国也站在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面向世界发展大势,时代发展大潮,国家发展大局,我国既面临着百年未有的历史机遇,也正在迎接着新的重大挑战。从外部国际形势看,逆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现,欧美发达国家为巩固自身优势地位,未来连“边边角角”的创新成果都会对我国进行封锁,我国很难再从全球科技创新红利中汲取营养。从内部看,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日益显现,特别是大量的资源消耗,对我国生态带来巨大的压力。

      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是大国制造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发展过程。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更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我国已经到了向高端制造业冲击的历史阶段。

      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从科技创新要核心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演进形成了一个“双轨并行”的经济发展模式。第一条轨道是以重工业等为代表的国家战略需求产业,继续沿着建国以来的举国体制路线演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了完善的内循环创新体系,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创新能力,也证明了科技创新对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大支撑作用。该轨道主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技术红利难以扩散至经济主战场领域。

      第二条轨道是面向经济主战场领域,基于全球化发展形势,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我国充分发挥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利用国际分工机会,通过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承接发达国家前三次科技革命扩散的技术红利,快速实现了经济总量做大的既定目标,支撑我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GDP长达40年高速增长的“中国奇迹”,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人民物质文化需求得到巨大满足。

      但该模式下我国经济底层逻辑是“国外科学技术+中国产业”外向型科技创新生态,研发和市场“两头在外”,制造业附加价值整体较低,处于以量取胜的“微笑曲线”生产模式,即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依靠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要素投入,承担产业链中的制造环节,而价值最高的研发和市场环节,如汽车产业中的发动机、消费电子中的芯片等,则被欧美发达国家牢牢把握。

      把握国家经济发展新形势,党中央在谋划国家未来发展中展现出伟大的政治智慧和宏阔的战略格局,从顶层设计上擘画了一套系统的国家经济发展新蓝图。立足新发展阶段,实施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起点,国家重塑经济发展底层逻辑,将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旨在开辟一条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的经济发展新轨道,向全球产业制高点和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核心是向科技创新要发展动力,从承接发达国家技术红利,变成自主创造我国自己的技术红利,用科技创新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在事关国家安全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打造我国制造业创新生态,夯实我国制造业的“内涵”。

      三、“硬科技+高端制造”彩虹曲线,让中国制造业挺起硬脊梁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向全球产业中高端迈进,关键是提高我国制造业的附加价值和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中国高水平科研+中国高端技术+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制造业创新生态和新发展格局。

      硬科技是指事关国家战略安全的重点产业领域、重大关键产品、重点环节上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具有变革性、关键性、引领性和基石性,不仅能够突破“卡脖子”制约,还能够催生新的产业变革,带动一个或多个产业颠覆性发展,引领新一轮经济跨越式增长。

      硬科技是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向制造业强国的下一个突破点。作为世界知识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核心纽带,硬科技能够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知识系统和经济系统错位发展的历史顽疾,将知识系统巨大的创新红利导入到作为经济系统核心根基的制造业之中,为制造业注入更多脑力供给,以“脑力+生产资料”的创新红利替代日益消退的“体力+生产资料”的人口红利,实现制造业底层逻辑的“换挡”,推动我国制造业从“微笑曲线”向“彩虹曲线”转型升级。

      增强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关键是走“硬科技+高端制造”的“彩虹曲线”道路。以台积电、ASML、华为、隆基为代表的“硬科技+高端制造”彩虹曲线模式,充分验证了道路的可行性。2020年,台积电全年营收13392.55亿元新台币,净利润5178.85亿元新台币,净利润率为38.7%,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全球第一。

      “硬科技+高端制造”的“彩虹曲线”模式,以知识红利、脑力红利、创新红利为代表的核心动力,能够大幅提升我国制造业的附加价值,增强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硬底气”,使长久以来处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谷底”的中国制造业,在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中挺起硬脊梁,以昂扬的姿态向全球产业“山脊”进军,也预示着中国经济在风雨过后,最终见到“彩虹”。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