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资讯

    数字化转型加速跑 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时间:2022-03-11

    作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数字经济”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关键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围绕如何推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有效融合,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聚焦当下,着眼长远。

    数字化转型加速跑

    “当前,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企业的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日益凸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提供了一组数据:目前,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超过100家,连接的工业设备达到7600万台(套),平台汇聚的工业APP突破59万个,服务的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

    来自数字科技产业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也表示,当下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处于系统化、全方位融合的关键时期。从技术方面看,数字技术不断革新,人机交互界面正在迭代,孕育着新一代互联网的发展,为数字技术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深层动力;从产业层面看,在与数字产业融合中,制造业也正在加速转型升级,实践中充满创新活力。此外,数字治理和数字化公共服务等不断完善,为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中国进入向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阶段,面向制造强国的建设,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尤为紧迫。”作为身处制造业一线的全国政协委员,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礼进持续关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他建议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许礼进特别强调,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在中小企业。在新一轮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有不少中小企业“不想融、不会融、融不了”,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用不起”核心技术和装备。

    对此,许礼进建议,可以集中建设“智能共享制造”平台,产业聚集区的中小企业只需专注研发和销售,无需自建工厂,由智能共享工厂集中提供制造服务,进而加速区内中小企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型升级。

    马化腾亦直言,随着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不断推进,也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技术应用与制造业需求的适配性还不强,不同数字工具间存在“隔阂”,系统性的数字化公共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提升。

    为此,他建议引导数字科技企业面向核心产业和重点领域进行研发,精准高效推动对“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升级的支持,加强技术标准统领以促进工具间集成打通,加强对新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与治理规则开展前瞻研究,引导数字技术、资金等资源要素流向制造业,同时推动数字技术向更偏远地区的制造企业普及。

    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目前,数字经济正迅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除传统制造业外,新基建、智慧城市等也成为数字化发展的重点领域。

    在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看来,智慧城市是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城市数字化包括经济、治理、生活三大领域,其中经济领域的数字化是发展基础和驱动力,应该让工业互联网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周云杰建议,首先,要支持全国重点省市先行先试,以工业互联网构筑“数字经济”产业底座,将工业互联网作为串联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脉络。其次,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市打造城市级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键在线全覆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再次,要引导产业链龙头企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共建垂直行业平台,推动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企业规模化开展数字化升级,提升区域制造资源共享和协同水平。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则将目光聚焦于“5G+工业互联网”领域,提出支持宁波创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的建议。

    他认为,宁波以工业立市强市,当前已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体系,在宁波创建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将成为立足浙江、辐射长三角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枢纽,为工业互联网集群式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生态,进一步加速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通过数字技术的深度运用还可以形成新的智能制造产业,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进程。科大讯飞就是深拓人工智能产业的典例。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人工智能可应用于教育、医疗等各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形态,同时可以开拓全新领域,比如在全球率先开展无障碍智能通信服务,不仅可以形成新通信产业,而且有助于密切国际交流,助推传统制造业出海。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