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资讯

    无锡徐州工业园区共建共赢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点

    时间:2022-01-13

    开展南北挂钩合作,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重要指示精神“江苏方案”的重大举措;推动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是深化南北挂钩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江苏探索”的现实实践。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发出了“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的最强音,赋予了经开区建设全市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第一极”的重大使命,无锡徐州工业园区将聚势腾飞、昂扬前行,努力打造成为全省南北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创新示范园区,为经开区建设“第一极”作出更大贡献。

    一、突出政策红利,让共建园区平台“强”起来。

    全面深化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苏办发〔2019〕50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与合作方沟通对接,落实好合作双方“三为主、三到位”等关键政策。系统推动园区重点工作谋划、协同筹建和开发建设工作,坚持“三高”“三聚焦”,实现“三产”“三生”和“三次产出”,做到两年成形,三年成势,五年见效。在目标定位和开发导向方面,坚持高起点谋划、高层次推进、高标准追求;在推动产业集聚方面,坚持聚焦产业、聚焦企业、聚焦项目;在项目招引和园区开发思路方面,学习苏宿工业园区做法,探索“产城融合”运作模式,加快推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实施产城融合(产业新区+城市新区=产城社区)、产融结合(金融赋能、实业为本)、产科一体(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在园区开发效果方面,实现生产宜业、生活宜居、生态绿色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统一。在共建园区全生命周期开发中,力争通过5年的投入期和成长期,再用5年达到建成期和成熟期,通过土地出让资金收益、产业集聚形成的税源财源、土地级差收益的“三次产出”,实现增长、增收、增用良性循环。

    二、突出规划引领,让共建园区发展“优”起来。

    园区发展,规划先行确定园区空间总体规划。以空间换取时间,用时间压缩空间,编制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和产业载体控规和年度建设项目计划,以此指导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整理工作。落实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围绕工程机械产业链强链补链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围绕集成电路产业链延链补链建链的集成电路及ICT产业、围绕新能源供给端和需求端及新型电力系统装备制造产业领域的新能源产业三大产业,制定产业(科技)招商政策,落实产业(科技)项目协议,以此指导人才招商、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在“强链补链”基础上进一步勇于“造链”,重点关注“光伏+”(BIPV建筑、制氢设备、储能系统)、“电池+”(低速电动车、重卡、基站备用电源)两个“新赛道”,抢占未来产业新机遇。编制园区建设运营投融资平衡规划,形成融资筹资方案,编排年度资金计划,实现杠杆效应,解决园区开发建设资金来源。

    三要突出招大引强,让共建园区产业“高”起来。进一步强化产业链招商主体地位,聚焦上市公司、民间商会、亚洲经济开发协会及两市协同对接企业,加快实施基金招商、人才招商、产学研联动招商战略,形成优势互补,实现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在招商方式上,积极对接无锡高新区、徐州经开区及相关部门,组建联合招商组,建立招商信息库,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活动;常态化交流重大项目信息,定期邀请无锡当地企业家组团来徐考察交流;创新招商机制,探索实践市场化招商,努力扩大“朋友圈”,广招“合伙人”,以有效措施进行精准招商,招引一批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多的大项目。在招商方向上,立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吸引创新因子集聚。将徐州市工程机械+5G延伸至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和两化融合。依托人才溢出效应,吸引上下游企业主动靠拢。昆山通过招才引智引进北京大学梁子才教授,为昆山培育小核酸产业提供了初始动力。通过产业链招商,补足小核酸产业上下游企业,逐渐打造出“引进一个领军人才,集聚一个高端团队。利用企业集群优势,吸引企业组团投入。深圳利用改革开放的优势,承接欧美发达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电子工业转移,招引了一批优质企业。

    四、突出保障能力,让共建园区要素“活”起来。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是落实“三到位”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要高水平开发,高标准建设,充分体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无锡徐州工业园区要在空间规划确定总体目标的基础上,依据总目标,对招引企业质量、项目水平、产业选择、企业定位明确要求。要加入复合型指标,如亩均税收、总税收目标、高质量就业(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等复合约束指标以实现招强引高。要通过园区的成功发展,实现对城市周边地区的价值提升与功能支撑,实现产城融合,从全局上体现经营城市理念。要通盘考虑供电、供水、供气、通讯、排水、排污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要将园区放在徐州经开区大范围产业布局中进行筹划,实现绿色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在科创载体上,要建设高标准厂房。以直接投资和财政补贴等多方面的资金扶持,扎扎实实推动科技创新载体和科技创业载体(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等)建设,解决了技术研发和产业育成的关键环节,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重点推动环保科技、新能源汽车、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领域深化与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的研发机构合作,吸引科技部和教育部合作的智库、国家级科研院所、名牌高校在园区建立国家级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院和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同时积极谋划探索“专精特新”企业载体平台,探索“一区多园”发展模式,明确产业主攻方向,加快凤凰湾电子信息产业园、集成空间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实现产业梯度转移或者本区域产业能级提升,推动共生模式向一体化方向演进。

    五、突出融合效应,让共建园区双赢“实”起来。

    无锡徐州共建园区长效发展的关键在于形成共生的利益分配机制,着力实现三个共赢。

    紧扣“四个特色纽带”,实现园区和企业共赢。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抓、市场主体”的三轮园区驱动合作生态圈机制,紧扣“政策特色、布局特色、金融特色、服务特色”四个纽带,营造“园区企业之家”样板。共建政策特色。实行产业政策倾斜,个性化招商政策,考核评估政策,人才激励政策,用地计划倾斜和加大以奖代补力度等政策。产业布局特色。充分发挥共建双方产业优势,培育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及ICT)、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电网等主导产业,通过企业与园区产业融合、资源融合、利益融合等,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共建金融特色。打造全国、淮海经济区金融高地,建立金融全产业链支持体系,以基金招商模式,全面招引具有市场活力的银行、证券、保险、投资、担保、资金等金融服务业入园。配套服务特色。应积极提升园区发展基础,提升整体产业规模,进一步对外开放,融入南北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中,整合社会有效资源,夯实园区发展基础。要坚持科技创新,高端发展,产业联动,集约增效。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过程的科技创新链和产业加速器,培育创新发展的领军企业,带动一批关联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园区的活力动力。

    构筑“园区创新优势”,实现共建双方共赢。坚持全球化视野,两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有效社会资源,以改革为动力,以先进产业为根本,以机制创新为保障,共同推动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方面作用,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资源有效聚集和优化配置。在合作共建期内,园区产生的税收收入本级留成部分及投资开发公司经营收益全部留在区内,用于滚动发展,打造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高科技龙头企业基地集群、绿色技术应用转化产业集群、全金融产业链高端服务业集群等。无锡方与徐州方充足探索核心企业、核心产业,利用无锡优越的创新环境、研发资源,在无锡设立实体的研发中心、技术中心,打造反向飞地经济模式,实现“逆向孵化”和“逆向创新”,将创新成果反哺于徐州的生产基地、生产工厂。

    发挥“主力部队作用”,实现干部共赢。南北共建园区是苏南苏北干部共同工作的平台,也是担当作为的奋斗舞台,更是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一方面,两地干部通过思想融合、工作磨合、力量聚合,互学互鉴互通,自觉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建设“第一极”的实际工作中来,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另一方面,共建园区也给广大干部提供了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成长平台,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舞台,干部通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不断锤炼敢于担当善作善成的过硬本领,大力提高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本领。广大干部经过在共建园区锻炼和磨砺后,将发展思想和创新理念带到新岗位,也会形成更深层次的外溢效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建、共促、共享发展。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