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资讯

    中国高水平开放步伐坚定向前

    时间:2021-11-30

    中国正在持续发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强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11月18日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连续在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经济形势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以及上海考察时,多次强调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这释放出哪些新信号?

    是当务之急更是长久之计

    11月18日,李克强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时强调,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11月22日,李克强在上海主持召开经济形势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时强调,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11月22日-23日,李克强在上海考察时,对上海自贸试验区通过改革开放在投资、贸易、金融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予以肯定,强调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

     “过去40多年,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是在开放条件下才取得的,中国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转型,这个宝贵经验在当下有着更强的现实意义。”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已经迈入新发展阶段,在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更加需要通过进一步对外开放,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集聚全球高质量要素资源,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堵点,加速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张建平进一步谈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中国建设贸易强国和制造强国也非常重要。当前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建设更开放的市场,对吸引全球资源、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同时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和经济复苏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原部长赵晋平表示,无论从全球形势来看,还是面向“十四五”,中国都应当以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这是当务之急,更是长久之计。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加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演进,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给全球经济复苏和经济全球化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都带来巨大挑战,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践行真正多边主义的主动担当和作为。尤其是当前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RCEP距正式生效实施仅剩1个多月,这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也将为全球开放合作注入新动能。

    抓住机遇推进高水平开放

    接下来,中国将具体做好哪些领域的对外开放?李克强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时强调了进出口、RCEP、自贸试验区等领域;李克强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时强调了抓住RCEP实施契机拓展国际合作,更好吸引外资,更深融入和稳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在上海考察时,李克强提到上海自贸试验区要继续先行先试、取得新经验,他还强调中国企业要面向世界、拓宽视野,在开放中增强竞争力以及要用好RCEP机遇,拓展合作共赢空间。

    赵晋平表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高水平、开放的自贸试验区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能起到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作用。而国内国际双循环要联通起来,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与国际上的众多经济体加强制度性合作,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连接纽带。就具体产业而言,中国在农业和制造业等领域的开放遥遥领先,但在服务业开放方面始终存在不足,尤其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因此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发展是中国下一步开放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表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相结合,能够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的开放不仅面向发达国家,也面向发展中国家,既是全面的、普惠的开放,也是高标准、可持续的开放。

    谈及RCEP即将生效,专家建议各地积极研究和对接RCEP规则、RCEP成员国相关情况,深入研究当地发展特色优势,更加精准高效地用好RCEP红利,更有针对性地积极参与RCEP合作。

    从各地方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具体举措来看,张建平建议,一是积极落实外商投资法,同时衔接好RCEP规则,切实优化营商环境,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扩大开放,吸引更多外企进入中国市场,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用系统思维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中关于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深耕“一带一路”市场中培育更大开放优势,提升区域开放水平。三要推动各自贸试验区进一步发挥开放试验田的作用,加速推动制度创新,将自身打造成最具吸引力的开放平台,增强外溢和辐射带动作用。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