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资讯

    关于成功创建全国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1-11-12

    2021年9月7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绿色创新发展大会上,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被授予“绿色低碳示范园区”,成为首批获得该项荣誉的12个开发区之一。

    昆山开发区创建于1984年,1991年经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8月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多项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中,昆山开发区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在国家级经开区评比及江苏省开发区评比中分别保持排名第五和第二,在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评比以及全国综保区评比中,均位居全国第二。

    一、基本情况

    自成立以来,昆山开发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各项生态文明工程建设,走出了一条经济增长与环境提升“双赢”的发展之路。2010年,经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验收后,获批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19年,昆山开发区正式加入“国际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成为会员单位。昆山开发区积极引导企业技术融合创新,努力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全区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

    此次参评的“绿色低碳示范园区”主要围绕经济发展绿色化、产业结构绿色化、运行管理绿色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4项考核目标要素展开(具体见表1)。

    在经济发展绿色化方面,共包含7个评价指标,分别为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动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率、碳排放交易量、单位GDP能耗、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单位GDP水耗。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单位GDP能耗,昆山开发区2020年度仅为0.1165吨标煤/万元,不到全国的24%。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评价中,昆山开发区连续多年在生态环保单项位列前列。在产业结构特色化方面,共包含煤炭消费量变动率、绿色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园区已达碳达峰、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绿色制造体系创建数、清洁生产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6个评价指标,其中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纬新资通(昆山)有限公司等均获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在运行管理绿色化方面,共包含绿色生态(双碳)园区发展规划、通过ISO14000认证企业数、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再生水(中水)回用率、绿色建筑比例、新能源充换电站点覆盖率、绿化覆盖率7个评价指标。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方面,共包含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单位土地税收收入、单位土地集约率3个评价指标。

    二、具体举措和做法

    1. 积极探索“双碳”目标实现路径。根据国家生态环境部《关于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昆山开发区完成积极配合报送2016~2020年的《园区年度碳排放基础数据表》。同时,为响应“3060”双碳目标要求,昆山开发区将于2022年编制《园区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专项报告》,目前正在材料收集阶段。

    2. 加强重点温室气体排放单位管理。根据《江苏省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暂行管理办法》,对照“近三年内任一年温室气体排放达到13000吨二氧化碳当量或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5000吨标准煤的法人企事业单位”的标准,摸排到43家企业,并提交2019年、2020年两年度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同时,将南亚电子材料(昆山)有限公司、南亚加工丝(昆山)有限公司和江苏华电昆山热电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纳入了碳排放交易市场,为开放区“双碳”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3. 强化政策引导激励企业节能减排。坚持激励和约束双管齐下,充分发挥昆山开发区转型升级配套政策引导,污染减排成效明显。2017年以来,全区累计8家电镀企业关闭电镀工段,6家企业关闭油性喷涂线,累计奖补2749.7万元,腾退废水1200吨/天,VOCs56吨/年,污染减排取得突出成效。持续推动高污染锅炉淘汰整治工作,通过“煤改气”、“煤改电”、关闭、使用集中供热等措施,共完成31台高污染燃煤锅炉整治,南亚集团4台自备粉煤发电锅炉开展超低排放改造。

    4. 大力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工作。为有效防控污染,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昆山开发区紧紧围绕污染减排总体思路,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大力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该项工作开展以来,已推动180家次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企业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控制生产流程等措施,在节电、节水、节气、废水及其污染物减排、固体废物减排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

    三、主要成效与亮点

    1. 获得首批“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称号。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昆山开发区加快谋划和制定绿色产业发展“施工图”,将绿色低碳融入到产业结构、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发展全领域全过程,努力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园区新样板。9月7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绿色创新发展大会上,昆山开发区被授予“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称号,成为国内首批获得该荣誉的12个开发区之一。昆山开发区严格落实煤炭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巩固拓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成果,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加快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淘汰生产不安全、环保不达标的低端落后产能,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试点建设零碳工厂,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着力推进低碳技术创新,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构建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社会循环消费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循环、绿色低碳的生态宜居园区。

    2. 苏州唯一入选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9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21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征集结果,“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区区域集成示范”入选园区类典型案例。此次创建期间,昆山开发区新开工绿色建筑示范项目22个,总建筑面积194.2万㎡,其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占比95%,建成绿色建筑示范项目15个,总建筑面积164.2万㎡;运行标识项目13个,总建筑面积153.2万㎡,占比78.9%;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25个,总建筑面积125.4万㎡。这些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建成运营后,每年可节约能耗1.9万吨标煤、节水3.8万吨,折合碳减排量4.8万吨。昆山开发区在土地出让、划拨、方案审查、预评价审查、专项验收等阶段落实绿色建筑要求,形成绿色建筑全过程监管机制;组织完成“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及推进机制”等专题研究;实施绿色建筑项目奖励机制;依托市级BIM平台实现绿色建筑从设计向运行、从民用建筑向工业建筑、从新建建筑向既有建筑拓展。同时,昆山开发区还编制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建立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监管体系,成功打造白士浦公园、湿地公园、体育公园、小虞河湿地公园等一批海绵城市技术应用项目。

    3. 绿色低碳环保产业成为发展重点方向。大力实施绿色招商,建立项目引进会审制度,在项目引进前由相关部门对产业特点、项目类型、单位产出、科技创新、投资规模、环境影响及资源占用等方面进行会审,严格执行招商项目节能评估和《规划环评》中明确的环保准入要求,对能源资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风险高的项目实施“一票否决”,加快推动发展方式向“绿色增长”转变,打造开发区工业经济升级版。目前,昆山开发区拥有3家国家级、2家省级绿色工厂。其中,纬创集团率先抢跑数字化新赛道,成为昆山唯一的全球“灯塔工厂”;友达光电通过打造智能示范工厂,参与并通过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三级评估认定,实现质量、效率、动能“三提升”。2020年成功引进星巴克中国创新产业园项目,整个产业园严格依照国际LEED认证标准和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标准设计,引导公众倡导更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建成后将成为星巴克全球最绿色环保的咖啡烘焙工厂之一。在整个园区所需能源中,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将最多达到30%,其中包括超过2万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在烘焙生产中引入业内前沿尖端技术,相较于传统方式可减少超过30%的碳排放。为实现废弃物零填埋的目标,园区还将设置连通内外部的回收利用系统。

    四、存在困难及建议

    昆山开发区工业企业多、体量大,“双碳”压力显著。达到“双碳”目标,根本上要依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经济走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这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首要途径。

    1. 产业结构层次整体不高。从当前产业层次总体情况分析来看,昆山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仍然以电子信息为主,主要龙头企业依然集中在纬创、仁宝等传统笔记本代工企业上,新兴产业占比偏低,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匮乏,对整体产业结构提质增效缺乏牵引动力。截至2020年底,昆山开发区有效高新技术企业326家,与苏州工业园区1837家高新技术企业存在较大差距。

    2. 转型升级项目推进不快。当前,昆山开发区正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但在实施工程中却面临高技能人才、技术缺乏的问题。如昆山与上海邻近,但因城市能级较低,教育、医疗、交通等配套资源不具优势,高端人才的引进和留用本身存在较大困难。在芯片设计、数字经济等专业领域,高层次人才更倾向于选择在上海发展,以获得更广阔的个人职业发展空间。在先进制造业方面,2019年,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设立,并出台系列特殊政策,进一步推动高端技术人才在上海集聚。

    3. 节能降耗工作压力较大。昆山开发区工业企业多、体量大,随之带来的节能减排的能耗压力也大。2020年,昆山开发区规上企业数480多家,占全市总规上企业的40%。同时,随着国内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以及国外疫情的爆发蔓延,2020年下半年以来企业订单暴涨,产能随之大幅增长,致使能耗需求也大幅增长,给节能降耗工作带来较大压力。

    五、对策及建议

    一是更加注重经济提质。充分考虑碳达峰要求,严控“两高一低”项目,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的绿色产业。大力实施绿色招商,建立项目引进会审制度,在项目引进前由相关部门对产业特点、项目类型、单位产出、科技创新、投资规模、环境影响及资源占用等方面进行会审,严格执行招商项目节能评估和《规划环评》中明确的环保准入要求,对能源资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风险高的项目实施“一票否决”,加快推动发展方式向“绿色增长”转变,打造开发区工业经济升级版。

    二是更加注重产业攀高。按照“龙头项目带动、产业基金引领、政策平台支持、专业人才保障”的思路,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关键技术、投入大、带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通过上下游项目配套、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形成电子信息生态产业链、光电生态产业链。

    三是更加注重企业做强。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以友达为代表的光电产业链、以纬创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以三一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链实施数字化转型,协同推进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进程,带动各主导产业链智慧化升级,力争三年内打造10家龙头标杆企业、100家骨干示范企业、1000家标准引领企业。引导和推进区内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从“代工生产”(OEM)向“原始设计制造”(ODM)再向自创品牌(OBM)的转型,继续鼓励集团型企业在区内投资设立投资总部、研发总部、营销总部等总部项目,大力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鼓励、引导、帮助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依靠资源整合利用和企业转型升级挖掘企业增长潜力,促进企业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四是更加注重节能减排。严格落实煤炭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巩固拓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成果,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加快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淘汰生产不安全、环保不达标的低端落后产能,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试点建设零碳工厂,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强化清洁生产审核在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改造中的支撑作用,完成17家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着力推进低碳技术创新,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构建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社会循环消费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循环、绿色低碳的生态宜居园区。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